余家的顶子(官帽),汪家的银子(钱财),龚家的杆子(枪杆),樊家的锭子(拳头)。
余家大院
濯水腔调
人们常说:一座古镇就是一部历史,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亘古文明。
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使濯水古镇自古以来便成为重要的驿站和商埠,明清时代,濯水古镇商贾云集,盐号、商号、钱庄遍布,是黔江和周边的集贸中心。
临水而居的吊脚楼群沿江耸立,至今古镇的老街上,依然可见染坊、酿坊、钱庄的影子。穿行其中,那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群、吊脚楼、石板街、民俗风情、土家美食,昔日民间贸易的热闹盛景仿佛就在眼前:商号遍布、人声鼎沸,衣着长衫的商人悠然自得的坐在街边茶馆的角落里,边看着江边船工的忙碌,边享受着老鹰茶那一抹回香。
千余年的辉煌历史,如过眼云烟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。唯有那条记录着千千万万脚印的青石板道,还静静地躺在那里,见证着濯水古镇曾经的喧嚣与繁华。
濯水见闻
走进濯水古镇的石坝广场就能看见一只昂首的白虎石雕像,威武雄壮,阳刚十足。土家族自称是"白虎之后",土家族以白虎为祖神,时时处处不忘敬奉,在白虎身上,涌动着土家民族的热血,寄托着土家民族的命运与希望。
越往古镇里面走,总感觉这千年古镇与孔夫子“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”有关。踩着青石板就像步入了时空隧道,仿佛能透视这里曾经的繁荣与热闹。
街道两旁全是木质结构的民居,有的是吊脚楼,有的是四合院,依山而建,傍水而居,错落有致,古韵犹存。民居之间有高耸的防火墙,窗花是精美的木雕,磉墩上有精湛的石刻,门庭各有文置或陈列,对联、号介、院帖、家什、戏台......感觉游走在一个鲜活的民族文化园。
踏上老街,推开樊家大院、余家“光顺号”“八贤堂”、汪家油榨房、濯河坝讲堂等古老的院落和商号,总感觉昔日昌盛的商贾情景和地域文明在眼前忽隐忽现。
仿佛脚下的每一块青石板皆残存着“商贾”的影子;路过大户凉亭,街心凉亭那块阴刻着“天理良心”的道德碑,不知疲惫地教诲世人“大诚止于信”的道理。
濯水再回首
黔江濯水古镇饱经苍桑,经过风雨洗礼,它承载、记忆、见证的,如从它身旁流过的涛涛河水。它承载着每一个脚印,每一根廊柱,都深深地镌刻着已逝去的云烟。
她没有丽江古镇的喧嚣市井,没有凤凰古镇的贵气繁华,濯水有濯水的腔调,静静地沉睡千年,终有一日,等待你轻撩开她的面纱,同她说一句,噢,好久不见~
这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。